中国政法大学张法连教授做客我校“实务大讲坛”

作者:发布时间:2025-05-15浏览次数:

1

2025514日下午,应山东政法学院邀请,中国政法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法连莅临我校实务大讲坛,主讲提高国家法律翻译能力 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毕文娟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传媒学院逾百名师生积极参与。

3

张法连教授强调了新时代背景下,做好中国法治国际传播的重要性。他指出要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向世界展示真实、全面、立体的法治中国形象,离不开法律英语和法律翻译,国家法律翻译能力建设关涉国家事权的属性日益明显,提升国家法律翻译能力是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前提保障。

张法连教授指出,国家法律翻译能力是一国服务国家利益需求,通过法律翻译管理、法律翻译实践、法律翻译传播、法律翻译发展等子能力,解决法律翻译问题、提供相关服务,进而推动涉外法治并促进国际法治交流的综合能力。

国家法律翻译管理能力包括法律翻译质量管控能力、职业伦理养成能力、法律术语双语库建设和管理能力;法律翻译实践能力包括法律语言能力、比较法学能力、人工智能辅助翻译能力;国家法律翻译传播能力具体体现为法律翻译思维能力、误译纠错能力;法律翻译发展能力包括法律翻译教育能力、高端法律翻译人才储备能力、法律翻译测试能力。国家法律翻译能力的四种子能力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国家法律翻译管理能力和国家法律翻译发展能力是国家法律翻译能力的隐性体现,而国家法律翻译实践能力和国家法律翻译传播能力是国家法律翻译能力的显性体现。

张教授指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定要避免将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简单等同于国际法+普通英语、将精英明法割裂开这两大误区。法律外语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十分重要,在诸多法律外语中法律英语语言价值更高,涉外法治专业人才首先必须是法律英语人才,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应以法律英语为起点和基础,并将其贯穿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始终。

张教授对山东政法学院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他指出,学校应积极对接国家的战略需要,推动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传播学院协同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寻找能够满足市场所需又能体现学科优势的新兴交叉学科增长点,合力破解涉外法治人才短缺难题,助力中国法治话语的国际传播。

在随后的现场交流环节,张法连教授结合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耐心细致地解答了与会师生的提问,现场互动频繁,气氛活跃。

最后,毕文娟院长总结指出,张法连教授的讲座内容精深,不仅为学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系统性方案,也为涉外法治研究指明了发展道路。传媒学院院长孟文彬教授、副院长王伟亮教授也分别就法治国际传播的相关议题与张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实务大讲坛是外国语学院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深化校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外国语学院将继续邀请更多业内专家来校讲学,为师生们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平台。


撰稿:赵延燕

复审:毕文娟

终审:孙书国